>>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战时讯
技术赋能解难题 精准帮扶助振兴——自治区“三个一”服务产业团泾源行纪实
2025-09-26 10:36:11   来源:华兴时报

  九月的泾源,秋阳洒满六盘山麓,田野间的中药材绿意盎然,养殖场里的肉牛膘肥体壮。9月22日至23日,自治区“三个一”服务产业团带着一流技术、优质资源与深厚情谊奔赴泾源县,以“调研把脉+现场授课+供需对接”的全链条帮扶模式,为助力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这项行动正是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围绕自治区党委中心工作,组织实施“三个一”服务活动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和成果展示。旨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壮大帮扶力量,拓宽帮扶范围,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服务新格局,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凝心聚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打好“六个攻坚战”中建诤言、献良策,办实事、解难题,为全区扎实推进“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入产业一线调研 精准摸清发展需求

  9月22日,自治区“三个一”服务产业团的肉牛滩羊产业服务团、冷凉蔬菜产业服务团、生态保护服务团同步行动,深入泾源县肉牛、蔬菜、中药材三大核心产业点位开展调研,全方位摸清产业发展现状,为后续精准帮扶奠定基础。

  在泾源县六盘山镇周沟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生态保护服务团重点了解基地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据悉,该基地以“良种繁育、大田种植、粮药套种、林下仿野生种植”为四大主攻方向,采用“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示范+大户引领+农户参与”的多元发展模式,已助力全镇新增中药材种植6500余亩,重点培育款冬花、芍药、水飞蓟等特色品种。调研中,服务团针对中药材种植的施肥用药细节展开交流,为基地优化种植技术提供专业参考。

  走进源牛(宁夏)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肉牛滩羊产业服务团详细考察了肉牛全产业链运营情况。作为“泾源黄牛肉”特色地标品牌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构建了集种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运输、冷鲜销售、餐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带动农户增收方面,公司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带动480余户农户增收,累计助农800万元,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在调研中深入了解企业在养殖、屠宰、运输等方面的细节,为后续技术指导收集一手资料。

  泾河源镇南庄村萝卜蔬菜种植基地则是冷凉蔬菜产业服务团的调研重点。服务团成员走进田间,通过查看萝卜及番薯叶片背面蚜虫卵附着情况、检测土壤湿度、观察根部发育状态等方式,全面评估蔬菜长势。调研发现,基地蔬菜整体长势良好,但存在地蛆啃食根部、霜降期易发生霜霉病等潜在问题,服务团结合调研情况,向种植户讲解应对思路,为基地规避种植风险提供建议。

  调研中,服务团不仅摸清了各产业的发展模式、规模成效与带动作用,还精准排查出施肥用药、饲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难点,既为后续开展技术培训、签订帮扶协议提供了依据,也让当地种植户、养殖户对产业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泾源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

  田间地头送技术 定制培训解民忧

  9月23日上午,两场“定制化”技术培训开讲,服务团将课堂搬进园区、设在田间地头,让技术“干货”直抵群众心坎。

  宁夏六盘山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肉牛养殖园区内,肉牛滩羊产业服务团团长梁小军和团队成员走进牛舍,仔细查看肉牛生长状态、圈舍通风情况,还俯身检查草料槽内的饲料品质。园区负责人提出养殖中的困惑:“最近部分犊牛增重较慢,不知道是不是饲料有问题?”“青贮料和玉米的配比还需调整,再添加少量麸皮,既能降低成本,还能提升犊牛长势。”梁小军现场针对性解答。

  而此时,园区的培训室里早已坐满了前来参加培训的养殖户。稍作整理后,梁小军走上讲台打开PPT,从“母牛孕期精准饲喂”的饲料配比、饲喂频率,逐步讲到“犊牛常见病快速防治”的症状识别、应急处理,每一个知识点都结合泾源本地养殖实际,讲得通俗透彻。

  “以前母牛难产,咱们只能手忙脚乱找兽医,常常错过最佳处理时间。”香水镇下桥村党支部副书记马保华一边认真听,一边举着手机,将PPT上关键内容逐页拍下,还不时在服务团发放的《肉牛养殖百问百答》上标注重点。“这些技术太实用了,村里还有很多养殖户没过来,我回去得把这些知识好好讲给他们听,让大家都能用上专家教的‘养殖妙招’。”马保华说。

  10时许,暖阳升至半空,泾源县王成蔬菜种植基地的田埂边已聚满了农户。

  冷凉蔬菜产业服务团团长刘媛立足田间地头开讲,结合泾源县本地蔬菜种植特色,围绕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细致讲解。“玉米秆里的虫子咋治?”种植户马金财提出疑惑。“这是粘虫,得抓‘拌种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三个关键节点,用理化诱控代替打药,既环保又不影响水果玉米品质。”刘媛围绕农户提出的实际问题,逐一解答,让种植户听得明白、学得实用。

  田间地头的课堂,把难题解在生产第一线,让群众学得会、用得上、见实效,真正实现了技术服务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技术赋能添动力 长效合作促发展

  9月23日下午,自治区“三个一”服务产业团与泾源县的“合作共赢”落地。

  这场供需对接会,服务团不仅带来了“金点子”,更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资源支持:310万元的协议与物资,为泾源县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会上,服务团的“智囊团”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泾源县相关部门介绍产业需求后,梁小军率先回应:“泾源县肉牛产业基础好,我们团队可以提供‘品种改良+品牌包装’全流程指导,同时,对有技术培训需求的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为有需求的单位介绍相关技术人员。”刘媛则针对冷凉蔬菜产业提出“线上+线下”服务,专家团队下乡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利用“塞上植物医生”抖音和微信视频号发布病虫害防治短视频。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郭生虎在中药材资源保育方面具备深厚的科研积累和实践经验,他建议,泾源县要加强与国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既能提升本地科研水平、锻炼科研队伍,更能借力争取建成宁夏六盘山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活体保存库,为区域内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长效保障。生态保护服务团副团长左忠认为,泾源县的污染问题主要来自液体污染、气体污染、声控污染和面源污染,他结合研究经验,建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特定物种的保护工作、重点做好濒危物种的驯化、保护区划定和红皮书制定工作。

  专家的建议精准对接泾源需求和意见建议,为泾源县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协议签订环节,服务团的帮扶举措逐一落地: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与当地企业签订的“母牛带犊营养与饲养”专项协议,将直接降低肉牛养殖成本、提高繁殖效率,带动400户农户增收;投入290万元的“肉牛本土特色全混合日粮调制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更是创下此次帮扶最大单笔投入,未来4年将推动泾源肉牛养殖实现“精准化、精细化”转型,惠及4000户农户;还有“病虫害防控示范点建设”“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检测试验站建设”等协议,从蔬菜种植到生态保护,全方位覆盖泾源县核心产业。

  服务团还带来“科技厚礼”:3项技术成果无偿转化。其中,“肉牛健康养殖及养殖场粪污无害化技术”将让肉牛发病率降低20%,综合效益提高10%;“金莲花规范化种植技术”可填补当地中药材研发空白,直接带动25户农户年增收5000元。

  物资捐赠环节,服务团的温情更是直抵人心。肉牛滩羊产业服务团捐赠的5吨肉牛营养舔砖,能解决500户养殖户“肉牛缺微量元素”的难题;冷凉蔬菜产业服务团送来的37500张黄篮板、100套害虫诱捕器,可覆盖千亩蔬菜基地,帮助种植户每亩年增收2000元;生态保护服务团捐赠的除草设备,将大幅提高泾源县林业管理效率。

  “这些物资来得太及时了,有了服务团的支持,我们发展产业更有底气了。”泾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魏宵鹏兴奋地说。

  据统计,此次服务团泾源行,共签订5项帮扶协议、3项技术转化协议,捐赠8万元物资,总计310万元的资金投入。

  泾源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王树强表示,服务团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更带来了发展信心,今后泾源县一定把这些资源用好用实,让产业更旺、群众的日子更甜。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要全力推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希望专家团队和泾源县按照签订的协议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一个项目,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效,确保合作早日结出硕果,真正给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要着力构建长效帮扶机制,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探索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交流合作机制,持续精准对接泾源县的发展需求,链接更多领域的服务资源,力争促成更多务实合作,促进产业升级,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 郝 婧)


【责任编辑】:包瑞